首页

毒蝎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30 03:17:16 作者:“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这段获奖感言,刷屏了! 浏览量:62369

每年

从过年开始

福建人的游神活动

就在城乡各处登场

热闹而温馨

202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福州古街区民俗巡游闹新春,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参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却是

一样的虔诚祈愿

一样的美好向往

从年头到年尾

福建人过不完的节庆

游不完的神灵

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

游神“出圈”又“出海”

还催热了文旅市场

202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福州古街区民俗巡游闹新春,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参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福建有哪些游神活动呢?

最火最热的还属

长乐游神

在福州市长乐区

几乎“村村有游神”

每个村子游神的时间各不相同

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整个正月

这样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长乐人

传统游神民俗活动中的巡游队伍。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长乐游神,以潭头镇厚福村为甚

每年正月初十及正月二十六

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以至于网友戏称

“福州游神看长乐,长乐游神看厚福”

2月19日上午,一场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举行。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作为著名侨乡

长乐的游神文化

也被乡亲带到了纽约

在美国纽约法拉盛,一场游神活动上

信众簇拥着“武将军”向前而行

2月19日上午,一场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拍照留影。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在福州市连江县黄岐半岛

始于明朝的“游海神”

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元宵节俗

高逾8尺、宽逾5尺的海神头像灯

还有八仙灯、一百零八将灯

二十四孝花篮灯等各式花灯

从天后宫抬出巡游

自入夜始,一直欢腾到次日凌晨

上百米长的“游海神”队伍

形似“灯河”

穿梭在大街小巷

烟花腾空爆竹声声里

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

3月18日晚,福建省连城县璧洲古村落举行“点亮宋灯,醉美璧洲”璧洲八百年南宋灯笼文化庙会。据了解,璧洲古村的“游灯笼”活动历史悠久,是从南宋户部尚书“吴十六郎公”南迁到璧洲开基后,一直传承下来的风俗活动,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妈祖故乡”莆田

游神又怎能少了“海上和平女神”妈祖

无论“天下妈祖回娘家”

还是“湄洲妈祖巡天下”

均常年举行,还游过海峡

游向世界

2018年10月20日,妈祖金身从湄洲岛妈祖祖庙起驾巡安菲律宾。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2023年,两岸同胞护驾

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

十天九夜,行程约400公里

近百家台湾宫庙、58个海外社团参与

与台湾“三月疯妈祖”一样

传承弘扬妈祖文化

祈盼平安、热爱和平

春祭大典结束后,湄洲妈祖祖庙妈祖神尊回銮。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湄洲妈祖金身

正月初七,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

正月十四,自东蔡上英宫回銮祖庙

护驾队伍浩浩荡荡

民俗阵头争奇斗艳

欢庆元宵,妈祖赐福

福建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举行春耕节活动,吸引民众前来体验。图为游客在客家古村落体验扶犁翻地。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珪塘村

每年正月十七

“三公下水操”举行

纪念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宋代三杰”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傍晚6时

唢呐锣鼓声一响

三公陆秀夫神像

便被村民请出,置入辇轿

六名叶氏族人抬起神轿

在众人呐喊声中

纵身跃入春池

模拟三公陆秀夫负帝赵昺

抵御外敌、投海殉国的壮烈情景

将“忠义勇”的精神代代相传

2月4日,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举行传统游神民俗活动欢度元宵佳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在“客家首府”龙岩市长汀县

和“客家祖地”三明市宁化县

每年的正月里

“闹春田”传承不衰

迎春耕、祈丰年

长汀的村民们

把关公的塑像抬到泥田里

奔跑打转

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的村民

却抬着“五谷神”

跟随乐队和舞龙队在村庄及周边巡游

游完村庄又“游田”

和着鼓点在烂泥田里狂奔

你追我赶,嬉闹不停

同是“闹春田”

不同的神灵

都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闹春田,是长汀县童坊镇客家人传承上百年的特有习俗。每年正月里,村民们抬着上百斤重的关公像在泥田里奔跑打转,迎接春耕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也借此增进村民间的感情。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

春节元宵期间

迎神赛会活动更是异彩纷呈

有民俗踩街“大赛神像,一国若狂”

有安溪清水祖师迎春巡境祈福佑民

有永春炸佛“八闽第一奇”

还有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海神巡境、

王爷出巡、妈祖出巡等

人来神往闹新春

千年文脉贯古今

2月22日,泉州霞洲妈祖宫火鼎公婆民俗演出妙趣横生。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如此的人“神”同乐

福建还有

龙岩的天下第一神会“入公太”

南平的一年三过“白粿节”

宁德的朝天正境游神

……

诸如此类的游神活动

在福建非常多

有被震撼到吗?

福建何以游神盛行?

人类的祈福活动

历史久远,代代相沿

每每中国传统节日里

多姿多彩的祈福活动便集中上演

地域不同,习俗相异

主题却都是敬天福地、祭祀先祖

驱邪避灾、迎祥纳福等

村民们正在进行春耕祭祀。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培田古村,积淀了深厚的客家耕读文化底蕴,当地农民每年都要举办独具特色的春耕仪式。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据《福建传统的福文化》一书记载

福建的福神信仰习气特别浓烈

传统基因强大

各地宫庙林立,神灵众多

正月初五,是春节传统民俗迎财神的日子,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举行“迎财神”民俗巡游活动,吸引许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福建何以有这么多的神仙呢?

一方面,衣冠南渡

让很多避难的中原士族南下避难

西晋末年始,中原人南下入闽

带来先进生产力

也带来多种文化信仰

当然包含了自己供奉的神明

另一方面,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

山多地少,山高林密

自然条件恶劣

为生存,就要与自然环境抗争

为求一个心理慰藉,就希望神明的庇护

是故,福建

城有城隍村有境

每个村都有各自的神明庇佑

保境安民

浮叶村举行“抬轿冲海”祈福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

“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

“客家人保护神”定光佛

……

福建人信奉的神明

很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或为百姓做出贡献

或代表了忠孝礼仪

2024年3月3日,“甲辰年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陈靖姑故居举行。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是故,福建人

世代供奉

游神传承

除了表达对神明的虔诚,

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神,游的只是神吗?

福建人游神

乐此不疲

游的不只是各种神灵

更是传统民俗文化蕴藏的

历史内涵和文化自信

村民们抬着神农像沿着村道巡游。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培田古村,积淀了深厚的客家耕读文化底蕴,当地农民每年都要举办独具特色的春耕仪式。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作为福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游神,满满的仪式感

营造出浓浓年味

持续引发情感共鸣

也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

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力

村民上演民间绝活打铁花闹新春。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作为一种古老的祈福活动

福建人的游神

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待

也蕴含着对文化传统的传承认同

农历正月十三,福建泉州霞洲妈祖宫与台湾澎湖天后宫携手举办“米龟·水果龙”开光点睛祈福仪式。“乞龟”是闽南地区的元宵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带。民众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庭幸福。图为嘉宾为“米龟”点睛。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作为一种“活的传统”

游神,是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

都很关注的田野研究课题

它,不仅是地方民众祈请神佑的重要仪式

也是维系宗族共同体凝聚的情感纽带

2月23日、24日,素有“山村狂欢节”美称的走古事,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罗坊乡连续两天激情上演,吸引数以万计海内外宾朋相聚连城。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

  每一场民俗活动都有丰富的寓意,是民众凝聚力的表现,也是乡愁的体现;民俗活动的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美好的愿望及忠孝文化等。

2月24日晚,来自永安市洪田镇忠洛村“烛桥灯”亮相民俗踩街活动现场。忠洛烛桥灯是民间艺人以竹为骨、纸为皮、烛光为血肉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各种神兽,板板相连,连接成一座“灯桥”。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

  当代福建村庙游神巡境仪式具有一种狂欢精神,更具有神圣性、娱乐性、全民性与组织性的社会特征。

  福州乡村游神活动,从宗教意义上讲,意在驱除境内的妖魔鬼怪,保护本境内居民一年富贵平安,村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娱神,感谢境主神一年来的庇护;从民俗角度来说,游神活动更多的是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娱神更是娱己,是中国特色的乡村“狂欢节”。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福州古街区民俗巡游闹新春,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参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引人关注的是

越来越多年轻人乐于参与

在创新与传统碰撞中

接力民俗传承

2月4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举行传统游神民俗活动欢度元宵佳节。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长乐游神“小太子”

3岁多的“莆仙十音八乐”演奏员蔡昱程

游神队伍中,挺神将的人大多为“00后”

……

在福建

一群又一群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2023年1月31日,一场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上演,“00后”小伙子林赵诣挑梁挺神将。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莆田民俗专家张元昌: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追逐民俗活动的热情,原因有四:一是回归传统,寻找归属感;二是体验生活,丰富人生经历;三是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四是享受快乐,放松身心。

小朋友在体验提线木偶。福建省连城县66岁的知名客家木偶戏艺人李明卿来到当地一个幼儿园为孩子们表演提线木偶拉京胡和写字的绝活。李明卿借鉴了其他木偶戏的艺术精华,并融合了连城当地的木偶戏艺术特色,自创了提线木偶书法和提线木偶拉京胡等技法。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传统文化“破圈”

如何守住底线呢?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

  传统民俗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做出一些适当调整,就是所谓的创新,但创新的目的是和当下时代相适应、契合年轻人的审美,不是一下变成了不认识的东西。总而言之,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月3日,“甲辰年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陈靖姑故居举行。活动上,一座坐在机车上的“朱仙童”格外引人注意,大家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影。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喜欢传统民俗文化的游客

都来福建看看游神吧

看他们如何

跟随着老一辈的步伐

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叶秋云 张斌 吕明 王东明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琼州海峡车辆排队过海 客滚运输9月5日起将全线停运

据了解,上海大部分梅花品种已进入盛花期,但由于近一周的阴雨相伴和低温模式,将减缓开花速度,预计今年赏梅季最佳观赏期可持续至3月初。(记者 康玉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广,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迎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2005至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从1.2万亿美元增长到3.1万亿美元;到2022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了3.8万亿美元。

【履职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粟斌:做细做实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共有67人参加过里约奥运会,201人参加过东京奥运会,226人参加过上届雅加达亚运会,630人为第一次参加亚运会。

砍伐自然原因死亡损毁林木是否会构成犯罪?最高法回应

据介绍,广州海事部门专门为重点民生物资船舶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货、优先办查验”,并利用“单一窗口”系统办理业务,实现进出口岸查验手续“网上办”,最大程度做到“零待泊、零等候”,有效提高了重点船舶在港周转效率,保证船舶进港“零待时”。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答记者问

音乐会开始前,两岸师生参观了熊猫猪猪国际牧场,在讲解员的介绍和有趣的交互体验中,大家对金华的两头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时不时举起手机将看到的新奇有趣的画面记录下来。

相关资讯
以木代陶制笛二十载 他让木头“开口唱歌”

党的创新理论具有胸怀天下的品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原理性理论成果向知识话语转化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党的创新理论原理性理论成果转化为知识话语并提升知识话语影响力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以知识话语博弈为表现形式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同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在国际学术话语交流交锋中,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迫切需要加快党的创新理论原理性理论成果的知识话语转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从道理学理哲理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回答世界之问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